【语文名师谱】 斯霞 于漪 魏书生 于永正 孙双金 王崧舟 窦桂梅 支玉恒 钱梦龙 余映潮 李镇西 程红兵 宁鸿彬 程翔 程少堂 高万祥
【余映潮】让课文更有嚼头——《在烈日和暴雨下》教例评析
【点击进入余映潮的专栏,阅读更多!】
让课文更有嚼头——《在烈日和暴雨下》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
1.课文怎样写“烈日”的“狂热”,此时的祥子表现为一种什么形象?
2.课文怎样写“暴雨”的“凶猛”,此时的祥子又表现为一种什么形象?
3.不管在“烈日下”,还是在“暴雨中”,都穿插有“风”和“柳”的描写,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刻画有什么作用?)
上课后,教师交代: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义,并同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高超水平。方法是老师先读,你们再找例子,讲词义。
1.作者善于使用精炼准确、富于表现力的词,例如“一头栽到地上”、“加紧往前奔”。
(学生:争着往外跑,都攥着把蒲扇遮着头,四下里找,大家都嚷着,几乎要跳起来,雨小了些,祥子吐了一口气,坐车的跺着脚喊)
2.作者善于将同一个词用于不同的对象,表现不同的含义,例如车夫灌井水和祥子灌井水。
(学生:天热得发了狂,柳枝舞;他的裤子全裹在身上,一切东西都裹在里面,裤子裹住他的腿,水裹住他的腿;〖ZZ3〗白亮亮的阳光,〖ZZ3〗白亮亮的水,〖ZZ3〗白亮亮的雨点)
3.作者往往反复连续使用一个词,说明事物或人物的境况,表现其程度不同寻常。如〖ZZ2〗处处烫手,〖ZZ2〗处处憋闷。
(学生:全乱,全响,全迷糊;〖ZZ2〗不能抬头,〖ZZ2〗不能睁眼,〖ZZ2〗不能呼吸,〖ZZ2〗不能迈步,辨不清〖ZZ2〗哪是树,〖ZZ2〗哪是地,〖ZZ2〗哪是云)
4.作者巧选不同的词,从几个方面描写同一对象。如〖ZZ2〗雨星、〖ZZ2〗雨点、〖ZZ2〗雨道。
(学生:车夫们〖ZZ2〗急着,铺户们〖ZZ2〗忙着,小贩们〖ZZ4〗慌手忙脚,行路的〖ZZ2〗加紧;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
5.作者结合描写景物,善于使用表示色彩和亮度的词,如〖ZZ2〗灰红的天,〖ZZ2〗白光,〖ZZ3〗白亮亮。)
(学生:白里透红 白花花 黑 墨 红 闪)
教师:另外,作者在文中还表现出使用叠词的高度技巧,大家把它们全找出来,再按词性分类,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例如形容词重叠的,〖ZZ3〗干巴巴地发着白光、〖ZZ3〗毒花花的太阳、〖ZZ3〗白亮亮的地、〖ZZ3〗白花花的道路等,表现了阳光酷热、天气难熬,全城笼罩在一片热浪火海之中)
(学生做书面作业)
[评 析]
《在烈日和暴雨下》是初中语文教材中较有“嚼头”的课文之一,可供分析的角度不少。此教例的设计却让这篇课文更有嚼头。
首先从第一课时讨论的三个问题看,祥子在烈日下像牲口,在暴雨中像树叶,对这两个中心形象的分析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第三个问题的讨论涉及到课文的深处,从“风”的分析可以窥见情节的发展,从“柳”的分析可以感受到祥子心理和命运的象征,问题的设计极富特色。
其次从第二课时看,教师“牵线”,学生“建桥”,教师“指路”,学生“探求”,词义理解
的教学设计出手不凡:第一、既提炼出作者词语锤炼的规律,又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第二、既有教师的举例示范,又有学生的讨论、讲解,且讲析的内容始终扣住景物的描写和人物命运分析,不愁学生理解不透。第三、教师异彩纷呈的提示使学生乐此不疲,忙个不停,课堂教学容量大大增加。
看来,课文有否“嚼头”,还取决于教师研究教材的本领。
【www.365878.com】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380619484 浙ICP备050677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