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名师谱】 斯霞 于漪 魏书生 于永正 孙双金 王崧舟 窦桂梅 支玉恒 钱梦龙 余映潮 李镇西 程红兵 宁鸿彬 程翔 程少堂 高万祥
【魏书生】魏书生的理论和实践
【点击进入魏书生的专栏,阅读更多!】
魏书生的理论和实践
王云玲 从教至今仅十数年的魏书生成就斐然。他的显赫名声不仅誉满教育界,而且闻名全国。年岁刚过40的这位特级教师早已进入全国劳动模范之列,并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魏书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称号。这些较高荣誉称号的获得,不仅是他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的标志,也是他具有当代中国特点的教育理论的推行结果。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改革家,实践家,魏书生对教育理论探索的成熟性,可行性、有效性并不亚于从教一生的老教育家。本文拟从如下几方面对其作一粗浅的分析。一、坚持正确的治学、办学指导思想,即明确的素质教育,是魏书生的一贯教育思想。
魏书生走上教育讲台的十数年,正是普通教育、整个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鼎盛时期。很难说有哪些政府部门,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哪些家长,甚至学生自己不是以追求升学率的标准来要求学校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犹似一股强劲的飓风,刮得校长、教师、学生头昏脑胀。但,正是在这种飓风式的潮流中,魏书生尽管刚刚踏上教育讲台,却以改革家的胆略和气魄反其道而行之。牢牢地统帅他的教育实践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我想的是二十年后我们国家的一代新人。”为此,他象统计师一样给学生算了一笔帐,到2000年仍有百分之九个几的人不能升入大学。“无论那时的他们和现时的你们,都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祖国各条战线的主力军,人生道路要靠自己走。因此,必须培养自载教育和自学能力。”这铿锵有力的一笔帐既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又能有力地顶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正是由于坚持把追求升学率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的思想。魏书生的眼睛不是只盯住几个能升学的尖子,也不是单纯地抓住升学考试的几门学科,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苦心钻研差生心理,因材施教,满怀豪情地教育每一个学生。他大胆地冲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障碍,坚定地沿着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路走下去。为此,魏书生采取诸如“道德长跑”;“健身长跑”,记忆力体操,智力体操,眼保健操等措施,并且每周还安排课外阅读、写日记,抄格言,唱歌,画画,游戏,观察自然,参加社会实践等诸多活动,把德,智,体,美作为一个整体既着眼当前需要,也着眼未来要求去培育学生。二,推行科学的,民主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方法是保证魏书生教育效果的有力措施
只有端正的教育指导思想,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民主手段作保证措施,这种思想难免不成为空想。正确的思想要通过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的。十余年的实践证明,魏书生在短期内就能获得理想的成就,其有效的法宝就是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民主的手段。在科学管理方面魏书生坚持是:1,建立计划系统;2,建立监督检查系统;3、建立总结反馈系统,关于民主手段,他认为,一是教师要有公仆之心,二是学生要有自主之意。在教育教学中魏书生用民主集中的办法把学什么、怎么学,目的要求是什么,明确地交待给学生。他在教育过程中完全废除了强迫命令,以及压服的手段,坚持师生平等的合作型关系,既注重教师的指导性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自治性主体作用,大力启发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与此相适应,在教学中魏书生创造地总结出六步教学法以激发兴趣、引导前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切实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魏书生很形象地把科学与民主比作教育集体这只鸟的两翼,缺一不可,否则这个集体是腾飞不起来的。
三,教人以渔,终生受益是魏书生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出发点
人们常用“授人以渔,一餐之需,而教人以渔,终生受益”这句话来表明“教给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是多年来认真而严肃谈论的话题。可是究竟怎么做,有谁做得怎么样?魏书生对此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出了肯定而出色的回答。魏书生不但非常赞赏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名言,而他自己也一再强调“我从来不计算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我考虑的是如何培养他们获得知识的能力”。十余年来,魏书生始终遵循这条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原理,按照知,情,行、恒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并且取得了无可置疑的效果。 魏书生关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理论和实践多次著文阐述。他所坚持的“培养习惯”的论点,好比一个几何图形,是由点到线,到面,最终形成一个自学能力的体。魏书生同时也形象地把培养自学能力的习惯比作一部机器,其运转过程即首次慢动,到逐步加速,进而控制时空,最后进入轨道。这是一个极科学而又恰当的比喻。自学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犹如冲破重重阻力进行空间轨道的飞行器,最后基本是靠惯性运行的。魏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作法,实践证明是非常富有效力的。他科学地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通常是:1.、定向,引导学生画知识树,归纳知识系统,2、自学,指导学生按科学的规律和方法自学,3、讨论,解决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4、答疑,由教师引导解答讨论中仍未解决的问题,5、自测,依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出题、自答,自评,自检效果,6、自结,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收获。十余年来,凡是魏书生所任教过的班级学生不管换了几轮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仅从1985—1988年这届学生为例,便可一目了然。这三年中,他既是两个班级共135名学生的班主任,又是他们的语文任课教师。这期间魏书生离校开会近三百天时间,最多一年离校达四个半月。语文课学生自学;没请人代过一节课。这段时间班级还接待过全国20多个省市的老师近万人次听课。1988年暑假升学考试时,该两个班级135名学生全部达到了上一级学校录取的分数线,百分之百的都升了学。不仅学生的及格率占全县第一位,而且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也占全县第一位。与此同时,该两个班级达到省级中专录取分数线的人数比镇内其它学校的总和还多这一年全盘锦市中学毕业生的政治,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生物六个单科考试第一名也都是他任教班级的学生。全市44所中学总分超过600分的考生共30名,魏书生班级的学生就占三分之一。不仅如此,全市总分前三名都是他的班级学生。这真是惊人的创举。 魏书生从教的十余年中,没有让学生抄写一篇所讲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也不留作业,不考试,不批改作文,总之,在别人眼里通常都由老师做的一项,在魏书生这里都由学生自己去做,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又非常出色。其奥秘就在于魏书生把学习方法真正地教给了学生,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又不能不说,魏书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独具匠心的。四,坚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魏书生成功的前提
我国的人民教师千千万万,从教一生的教师更是数不清,但是象魏书生这样成功的教师,且是“马到成功”的教师并不多见。总观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理论,实践,如同一篇完美的诗作,天衣无缝,令人折服。时间越长,越使人看得更清楚,魏书生的成功取决于他作为人民教师的素质。尽管他的学历不高,但是“自学”首先使他成为知识渊博的人。这使他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他本人就是他所培养的具有自学能力的学生的楷模,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典范。这里不难看出,魏书生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他自己怎样认真读书,刻苦学习,并有所得的成功经验,他就是向学生传其所得的自学方法和科学规律的再现。魏书生的成功,还在于他不仅有“公仆之心”,而且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之行来熏陶学生。他常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在人世间捧着一颗心来,不拿半根草走”来自勉。他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先做。他规定学生坚持“道德长跑”,他自己也率先写了几百万字的日记,笔记、文稿。他要求学生坚持的“健身长跑”,他自己也不辞辛劳地和学生一起做。他号召学生自学,他自己也带头自学,甚至不放过外出开会的任何空隙时间,等等。 在育人方面,魏书生还以身作则地抵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在金钱冲击每个角落的时候,他的班级从不收费,更不借故乱收费,相反,魏书生还用自己本来收入不多的钱,拿出数百元给学生买书读。多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补课,却从来没要过一次补课费。由于青少年涉世不深,一些学生对社会及其关系的看法就容易以点概面、以偏概全,也难免在认识上有误区,对此魏书生想方设法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同时也以身作则地抵御来自方方面面的不正之风。“既教作文,又教做人”,这既是魏书生对自己教育思想的概括,也是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体现。 改革是前所未有的事业,改革的路是漫长的,中国的教育改革无论是从理论的探讨还是在实践中的摸索都是无止境的。对魏书生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改革家,要求我这样一篇短文,把他的理论与实践作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精辟而透彻的分析,显然是不实际的,也是我力所不及的。不过,魏书生已经完成的改革业绩是有目共睹的,他留下的敢革足迹是清晰的。他不背传统教育的包袱,也不囿于传统教育的框子,他有独立的思维品质,他有着自己执着的追求。在教学改革中他闯出的是一条新路。他的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因为,以陶行知、叶圣陶为代表的老一代教育家对他都有影响,国外,苏联的主智主义教育流派,日本的“全人教育”流派,美国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他都有所吸收和借鉴,然而,他走的是自己的路,他的教育教学是有个性的,已经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教育风格。他是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中国的现代派,他是与日本小原国芳有别的社会主义的“全人教育”,从他身上能看到苏霍姆斯基的影子,又不全是。他的教育主张使人耳目一新,他的教育实践令人赞叹不已,他的教学效果让人折服。 为有成效地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为全面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为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必要深入研究魏书生,宣传魏书生,学习魏书生,如果本文能在这方面起一点作用,我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www.365878.com】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380619484 浙ICP备050677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