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武汉市2015年中考作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抬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阴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上述试题有何特点呢?该如何应对呢?
2011—2015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都设置了导语,其中,2013年、2012年在导语材料之外,分别给出了作文题目“看见”和“敬畏文字”;2014年和2011年材料中分别给出了中心句“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相较于上述要么给出明确试题、要么给出材料中心句的做法,2015年该市中考题与2011年更为接近:都是关于小树的寓言材料,都是引向“成长”话题,都是需要写作者自己揣摩材料含义进而确定写作内容,这两个年份试题较之于其他年份,难度更大一些。而且,2015年首次提出“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写作定向更是更具体,如果不能把握好材料的整体立意,搞不好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就是说,对学生审题扣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把握材料主旨,需要抓住两个关键问句,三个关键陈述句——两个关键问句,一是“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表明写书是为阐释人成长的道理,写作时必须扣住“成长”话题;二是“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回到原文,本来这句话不说,对于寓言叙事没有影响。但是,命题者通过强调,把我们引向“成长起步之后”的问题。
三个关键陈述句,一是成长起步时,“(这棵树)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二是成长进行阶段,“(这棵树)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三是成长结果时,“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另外,“不免让人担忧”“谁又在意它”则是从旁观者角度看待成长滞后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的立意可从“起点阶段落后并不可怕,不断成长就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今天的后来者不见得就是未来的落后者,关键看谁坚持成长”、“决定成长结果的,不是起点快慢,而是遵循规律、不断进取”、“别被‘起跑线论’一叶障目”、“尊重个性成长规律,才能实现共同成长”等等。
至于选材,打小时候起,我们不断看到听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宣传一浪高过一浪,因此产生的父母逼迫孩子补课、家长们对孩子成绩不好的焦虑,一些成绩落后的同学对于未来的迷茫……自己经历的,同龄人经历的,家长和社会对于这个话题的做法,我们不妨联系生活和经历,打开思路,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象、不同类型等角度切入,尽量找出多的素材,然后根据所定主题,选出最新鲜、最真实的材料来,写入文中。
在运用素材问题上,可同类素材列举,可正反素材对比,可古今素材同用,可中外素材联手,可工笔细描一两件事,可概述详述结合……总之,只要有利于表现主题,只要有利于表达真情实感,不妨大胆选用。
【www.365878.com】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380619484 浙ICP备05067795号